在蔡当局执政下,岛内士农工商各界皆有其苦。民进党标榜的“幸福农业”,结果就是消费者及农民“双苦”的事实。先前岛内鸡蛋短缺,台当局进口鸡蛋还搞大内宣,结果却是5700万颗进口蛋过期、必须再花公帑销毁。如果这叫“幸福”,我们的语文程度还没有低落到这个地步吧?
简略的说,当前台湾农业的困境是对内各项农产品产销常常失衡,外销品项及出口市场狭窄,常受政治因素干扰,无力应对海外农产品冲击。而当局就是一再掏钱补贴、补偿、补助,被批评为“大撒币”何错之有?
台湾农产品贸易逆差逐年增加,2022年高达151亿美元。真相就是我们已非农产大经济体,农产品占经济比重甚微。但农业常成为本地社会新闻焦点及各党派的争执议题,原因是影响民众日常生活的食品供应量(鸡蛋短缺)及食品安全(过期蛋制成液蛋再改产地),导致人心惶惶。
农产品外销有保鲜期的压力,本地农产品多销往大陆。菠萝因被查出携带检疫性有害生物而遭禁,“美国在台协会”负责人虽然在社交媒体上发图展示台湾菠萝,但美方有大量进口我们滞销的菠萝吗?并没有,美国不缺菠萝。同样,公帑还补贴菠萝空运澳大利亚,当地水果商不懂这是搞哪桩?因为澳大利亚也是菠萝大国。农产品外销缺乏有经验的行业高手参与,两岸关系也闹僵,《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》岌岌可危。
此外,台湾农民收入偏低,多数农户须依赖其他兼职副业,这背后的原因包括务农人口仍然过多。以养猪业为例,1997年暴发口蹄疫疫情前约有2.5万余家养猪场、1000万头猪。到2023年5月,虽然养猪总量下跌,全台养猪场仍有约6000家。小场业者难以平衡养殖成本,更无力负担建设环保设施的成本。随着民众环保意识抬头,家禽家畜饲养场常成为抗议对象。
究其原因,台当局的思维有两个误区:一是认为一定要维持、保护本地生产性农业,排斥海外农产品;二是编织小农田家乐的幻象,有困难就动用公帑支撑,不知培养具有经营效率的大农户、农业企业,更没有重视发展高科技农业。
与大陆的农产品贸易纠纷,只要农业政策负责人没有分离主义情结,有互信,自然容易沟通纾解。但蔡当局或赖清德团队有这样的人吗?
农民朋友你幸福吗?短期拿钱可能得利,但长期也许是饮鸩止渴。慎之!